馬國明不會不清楚自己的路如何鋪設,不過當演員亦要看機緣:「《On Call》的成功,某程度是因為之前幾次演反派,《女拳》、《真相》、《紫禁驚雷》,好耐冇做乖仔喎,再做回好人便 keep 到新鮮感。做反派較易出位,之前演了太多乖仔,有 6、7 年時間都是那樣,太四平八穩,演的和看的都悶。做演員要給觀眾新鮮感,所以 07 年能在《律政新人王 II》演個衰衰哋的人,我好開心,那套劇對我很重要,扭轉了監製、觀眾對我的印象,才有了以後的機會,讓我演反派。之前大家都誤會了,其實我不是那麼乖,做戲和做人一樣,好人難做!」
至於正在播映的《回到三國》,是馬國明在其「演藝履歷表」中較滿意的作品。「上次拍喜劇已是 7、8 年前的《同撈同煲》,這次穿越時空,又時裝又古裝,好好玩。」從來享受演戲過程的他,覺得演喜劇和奸角最有發揮空間:「之前做《同撈同煲》一方面誇張點,另一方面要模仿別人,今次演來則更自由和放鬆。」
演戲沒止境
能放鬆演戲,其實也是因為累積了一定的經驗,他有一套演戲的理論。「多年之後再 pick up 喜劇,演起來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過演喜劇是辛苦的,需要 high energy。演戲十多年,基本技巧有了,然後漸漸明白到經驗比天份重要,還要加上努力。其實演戲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一場戲用甚麼方法去演,是選擇;選得對,觀眾便會喜歡。至於是否選得對,就很靠經驗。」
有時憑經驗不如憑感覺,而馬國明很明白,演戲是沒有止境的。「做這一行是不停學習,松哥(劉松仁)說過一句話很對:『如果覺得自己掂就好快死。』演員要不停變,用不同方法去面對時代,演技都有潮流,要不斷學,一邊學一邊試。」此外,馬國明很虛心接受來自觀眾、監製和對手的意見。
電視圈風雲尋機會
說回《回到三國》,劇中馬國明和林峯、楊怡皆是《談情說案》的對手,兩劇也由資深電視創作人劉家豪監製。「家豪哥給演員很多空間,我是個多意見的人,難得他都肯聽、肯接受。」
然而劉家豪已蟬過別枝,作為演員的馬國明,又如何看待此際的電視圈風雲?「很可惜,但沒有辦法,這是自然定律,但我會想,這個行頭很窄,走了的人可能幾年後又回來。對演員來說,不一定要太冒險,也不一定要死守一個地方,最好有機會便外出嘗試、和不同地方的導演合作。但 TVB 是不應該斷的,而且我的家人都在香港,不能長駐另一地方。」
「走的人固然有他們的機會,但留下的人機會也增加了,別人說的『小生荒』、『花旦荒』可能也是真的。我拍《On Call》時也對一些年輕的醫生仔講,現在是好時機,不但是我、(吳)卓羲、Bosco(黃宗澤)這批人的好機會,也是他們的機會,因為 TVB 每年要拍一定數量的劇,一定需要人用。」
慢慢磨利把刀
馬國明於 1998 年與家人從加拿大回流返港,唸機械工程的他,本來打算學以致用,可是當時經濟不景,寄出幾十封求職信都沒回音,於是在興趣為先的前提下,報考 TVB 藝訓班,一直做到現在,視演戲是終身事業,對電視台有特別感情。
「TVB 是一間學校,從訓練班出來的初期,無限 NG、演戲很差,但仍 keep 住有得做,換了在外面,一套唔得就 bye bye 了,這裏卻容許慢慢磨利把刀。」他回想自己從訓練班畢業之初,連對白都講唔掂的日子:「完全 handle 不到,要撞彩地講完一句對白。直到現在,埋位時個心才沒跳得那麼快,可以想想如何設計。」
在電視台走入第 13 個年頭,他用「好彩」總括自己的發展:「這一行很靠運氣,三分實力、七分運氣,我只做了 3 年路人甲乙丙,已有機會演《衝上雲霄》,起碼是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到現在有時做到一綫,算是好彩。那 3 年過得很快,沒時間讓我去想轉行,如果做 5、6 年都沒機會,不知能否堅持至今,因為始終要食飯,有些訓練班出來的,等了 7、8 年才有較好的機會。」
「可能我算有點耐性,也可能我入行時較成熟,廿多歲,那些十多歲的沒耐心等。我那期訓練班的小朋友,很多等不過兩年便走了。」馬國明又感謝父母開明,讓他可以走自己喜歡的路:「家人從來沒有給我壓力,從小到大,我父母都由我自己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也不介懷我做戲可以搵多少錢。」
睇劇學 中國傳統價值
廣告時間!馬國明指《回到三國》是一部很好玩的劇集,演的睇的都會開心。「一般跨時空故事,都講現代人去到古代變得好叻,但今次不同,現代人在古代沒有了手提電話、電腦、車、科技,根本不能生存。另外,現今的人愛即食文化、愛情不專一、愛不勞而獲、充滿陋習,然而返回古代,卻重新認識中國傳統價值,其實幾有教育意義,適合一家大小一齊睇。」
撰文:方晴
Orignal From: 馬國明專訪 好人難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