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星期三

Joe Junior專訪 盼唱足半世紀

香港經濟日報 作者:陳家昌

致電 Joe Junior 相約訪問,原來他最近忙個不休,既因聖誕前夕不乏表演活動,最近他在話題劇集《天與地》中一句「This city is dying」被網友瘋傳,傳媒相繼邀訪。從 60 年代起開始唱歌,Joe Junior 希望緊握再次出現的黃金機會,已擬定明年舉行 45 周年演唱會,而他的夢想是可以唱足半個世紀。

Joe Junior 是中葡混血兒,全名是 Jose Maria Rodriguez Jr.,Rodriguez 是他的姓氏,譯作「羅利期」,因為父親同樣叫 Joe,故他是 junior。「小時候接電話,找爸爸的就叫大 Joe 或肥 Joe,我則是細 Joe。」他是資深藝人,但不喜歡別人稱其「Joe Sir」或「Joe 哥」,常說叫「Uncle」便可。

最近他在《天與地》飾演 Dr. Dylan 備受讚賞,他說早前為一個宴會表演,台下有很多年輕女歌迷,之後還爭相邀合照。「好似重返 60 年代夾 band 時那種受歡迎的感覺。」Joe Junior 語帶興奮。

美好年華

說到 60 年代,不止是 Joe Junior 的輕狂歲月,也是本地樂壇第一代樂隊潮的興盛期。年輕人受英美流行曲薰陶,各組樂隊四出表演,Joe Junior 在 66 年至 70 年先後組過 The Zoundcrakcers 及 Joe Jr. and the Side-Effects,同期樂隊還有許冠傑的 The Lotus、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溫拿等,孕育出許多巨星及唱片業內人士。

現時要找這些早期唱片已不容易,最近一張名為《Hong Kong Muzikland of the 60/70s》的精選碟,就輯錄 101 首多位巨星在樂隊時期演唱的英文作品,Joe Junior 亦佔了 5 首。「那時最紅的是 Anders Nelsson 的 Kontinentals、接着是泰迪羅賓,然後到我們樂隊……。我看着杜麗莎細細個就參加歌唱比賽,當時她已好有天份,還有 Christine Samson,現在都成了歌唱老師。」Joe 揭着唱片內頁一張張歌手年輕時的照片,如數家珍,並即席哼唱了多首當年名曲。

輕狂歲月

雖然是樂隊出身,但他指自己從不憤世嫉俗,玩的都是較溫和的音樂。「我小學讀聖約瑟,性格好怕醜,某年聖誕節班主任叫我和同學在派對上唱歌,受到讚賞,之後就跟媽媽講長大要做歌手。後來迷上 Paul Anka,每逢比賽都選他的《Diana》,之後亦喜歡 Cliff Richard,全是抒情歌手,所以我唱歌都偏向柔情。」

15、16 歲時,他邊讀書邊夾 band,最常在銅鑼灣總統酒店及尖沙咀金鳳夜總會(The ONE 舊址)唱歌,因而被鑽石唱片(寶麗金前身)的葡籍老闆賞識,捧其樂隊出唱片。「樂隊成員不喜歡我常成為焦點,因此而拆夥,後來再夥拍其他朋友,他們不介意讓我上位,索性叫 Joe Jr. and the Side-Effects,我們唱的《Here's a Heart》、《Deborah》好受歡迎,歌迷瘋狂到不得了。」他憶述當時每個 band 仔只一心為音樂,樂隊之間都不存有競爭。「Teddy Robin 聽到好歌就介紹給我,鄭東漢(鄭中基父親)又幫過我監製自己作曲的《Why Don't You Let Me Stay》。」

Music is not Dying

70 年代以後廣東歌興起,許多歌手紛紛改變風格或轉戰幕後,Joe 沒有過渡過來,一度迷失。「自己很喜歡唱歌,不想轉行,但又覺得時代變了,故有幾年壓力好大。後來神推鬼擁接觸了聖經,信了教,接着便想通,既然唱歌是上天給予的天份,就不應該埋沒。人人際遇不同,最多別人賺多些,我便賺少些,只要可以繼續唱,為觀眾帶來歡樂,我便有滿足感。」一轉眼他便唱了 45 年,從不言退。

他持續多年每天跑步,無非為了保持狀態,直到近年才改為踱步,他形容因為已經「跑順條氣」。「自從加入了 TVB 拍劇,我學到好多,又有了許多新體會。每個人各有崗位,但背後是平等的,最後都是往同一方向。陳任、許冠英離開了,我很傷心,但轉頭又有人請我去壽宴,人生就是這樣,每天都有離離合合,最重要是愛惜自己,放輕鬆些,不要有太多壓力。」網民視迷覺得那句「This city is dying」講得有神采,其實他不信這套,真心那句是:「The city is living. Music is not dying.」



Orignal From: Joe Junior專訪 盼唱足半世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